7月15日的宿松縣,連日的暴雨暫歇,天氣更加悶熱。第二天就要入伏,16時5分,匯口鎮匯口中學安置點原有的80千伏安變壓器被更換,增容至200千伏安。通電后重新轉起的電風扇送來一陣清涼,吹散了室內的熱氣。
宿松縣地處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三省交界處,西端匯口鎮是長江進入安徽的第一站。強降雨影響下,長江匯口站水位逼近歷史最高值。7月11日10時起,宿松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進入防汛應急Ⅰ級響應。次日凌晨,同馬大提外護萬畝大圩永天圩開閘分洪,當地群眾被統一轉移至安全地帶。匯口中學就安置了圩內撤離出來的200多名三洲村受災群眾。
“昨天晚上,安置點的變壓器負載已經到70%了,平時一般在50%左右?!眳R口中心供電所所長梅樂艷難掩焦慮,“天一晴,負荷就跟著用電需求上來了?!?/p>
不能等到滿負荷時再做打算,得防患于未然。梅樂艷當機立斷,9時20分向宿松縣供電公司申請。15時許,新的變壓器就從60千米外的宿松縣供電公司運抵匯口鎮。等在現場供電所員工迅速展開作業,1個小時左右完成了變壓器的更換。
這些,安置點里的村民江光華并不知道,但她能感受到在這用電很方便,“晚上大家會把燈拉掉,但電風扇一吹就是一宿,不能?!?。同一個屋的何召兵對用電情況還要更關心些,他和老伴都在安置點。兒子、孫子、重孫子在外地,常打來視頻電話了解老兩口的日常起居,汛情發生后尤其如此。供電員工給每個屋換燈泡的時候還安裝了插排。何召兵的手機常常連在上頭,電量滿格?!胺蘸苤艿?!”何召兵說。
“用電方面有專人負責,上面有供電所員工的聯系方式,群眾有需求就打電話?!眳R口鎮副鎮長徐德紅給記者展示了安置點工作組的名單。他還說,現在村里電瓶車很多,有充電的需求,供電所響應很快,在食堂外面裝上了專門的插座。
幾乎與新的變壓器啟用同步,15日下午,“電瓶車充電處”也完工了。剛忙完的匯口中心供電所員工阮守玉轉身一看,6輛電瓶車已經一字排開,“嗷嗷待哺”。安置點里多是老人,為了保障用電安全,他專門裝上了漏電保護器。
汛情發生以來,阮守玉和同事們忙得像陀螺:檢修供電設施、宣傳安全用電知識、參加防汛搶險……安置點外不遠就是同馬大堤,14日上午,匯口段的30個防汛棚搭建完畢。防汛棚搭一個、供電員工送電一個,搭在哪里、電就送到哪里;3個管涌處,每處被加裝了4盞電燈,方便防汛人員夜間搶險和監測險情;每天4名供電員工巡查堤上的線路,保障防汛用電可靠。
“每個棚20人,分3組不間斷巡大堤,20個人的飯都是用這個大電飯鍋做,電帶起來沒問題?!闭谥凳氐膱F結村村民劉松齡告訴記者。(田雪喬 祝捷 沈新榮)